白露为什么要吃龙眼 立夏为什么要吃蛋呢
白露时节,不同的地方有自己不同的习俗活动,但都是为了迎接节气的到来,那么白露的时候为什么要吃龙眼呢?吃龙眼有什么讲究的呢?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!
白露为什么要吃龙眼
白露时节,秋燥伤人,福州人这个时节喜欢吃龙眼。传说白露这一天,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,当然这种疗效属于“民间信仰”的范畴,不可全信。
福州人在白露这天吃龙眼的习俗由来已久,龙眼有益气补脾、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,还可以治疗贫血、失眠、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,福州人认为龙眼“很补”。白露时,龙眼完全成熟,甜度最高,口感最好,福州人在这一天特别喜欢买龙眼。据介绍,老福州人喜欢将剥了皮的龙眼泡在稀饭里,龙眼晶莹剔透,孩子们可以为此多吃一碗饭。
专家表示,龙眼肉甘温滋补,入心脾两经,功善补益心脾,而且甜美可口,不滋腻,不壅气,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,更是秋季白露的好食品。
对于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者,常有气血不足之证,而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,倦怠乏力,心悸气短等症,龙眼肉既补心脾,又益气血,甘甜平和,有较好疗效,可以达到治疗和预防贫血的功效。因此,如果你是气血不足者,不妨在白露时吃些龙眼,可以有效治疗贫血问题。
但是,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白露吃龙眼。因为龙眼是属性偏温的水果,过量食用会引发目赤、便秘等症状,因此容易上火的人要少吃龙眼,另外,糖尿病患者还有胆识病患者也不宜白露吃龙眼来养生。
而且,吃龙眼最好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,早餐时吃,健脾,补充水分,不易上火。在吃完龙眼之后,最好喝一些盐水或蜂蜜水,多吃些青菜,这样可以适当中和一些,不容易上火。
白露前后都是吃龙眼的好时候,此时暑热消散,人们的食欲会逐渐提高,是调养身心的好时节,吃龙眼有助于健脾、补血、益智,每天可以适当吃一些,但不可过量,龙眼易上火,儿童一天最好不要超过250克,成人最好不要超过500克。
挑选龙眼时,果皮要选择无斑点、干净整洁的;外表有裂纹的就不要选了,正常的龙眼手感很饱满,硬实,如果摸起来很软的话,那么是时间久的了。如果摸起来时硬邦邦的那种,有可能是变质的;此外,还要看龙眼的颜色,一般要选择土黄色的,这种日照、水分都是比较充足的,而金黄色的龙眼味道就没那么甜。
说到龙眼的保存那就更简单了,只要把它装在保鲜袋里放在冰箱里就行了,但是要在保鲜袋上扎几个洞,透气。
吃龙眼时的禁忌
体内发炎上火的人不宜吃龙眼,龙眼性偏热,如果虚火旺盛的人吃龙眼过多,将会导致身体肝火旺盛,进而会让身体口干舌燥,尿液出现深黄,会出现使身体炎症加重的情况,此外还会让自身内分泌失调、代谢紊乱,从而造成身体便秘的现状。
食用龙眼时不宜吃得太多,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,再健康的食物吃多也会对身体不好,龙眼也是一样,龙眼含有大量的糖分和维生素,能够及时补充身体能量,让自己工作或学习中充满精力,但是如果吃得过多将会导致身体血糖升高,使得自身血液变得粘稠,不利于身体的血液循环,将会导致身体的多种问题,此外,患糖尿病的人要少吃,否则将会加重身体病情。
2、立夏为什么要吃蛋呢1、第一种说法,“立夏吃蛋”的习俗由来已久。俗话说:“立夏吃了蛋,热天不疰夏。”因为从这一天起,天气渐渐炎热起来,特别是小孩子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,食欲也开始慢慢减退,称之为“疰夏”。女娲娘娘说,每年立夏之日,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,可避免疰夏。所以立夏当天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。
2、第二种说法:在古代,人们认为鸡蛋圆圆溜溜,象征生活之圆满,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,经受“疰夏”的考验。
3、第三种说法: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,“四月鸡蛋贱如菜”,立夏吃东西最补,吃一只鸡蛋相当于吃一只鸡。立夏后,农活开始繁忙起来,人容易疲乏累。吃煮鸡蛋,是为了补充体力好干活!在过去生活条件不好,吃一个立夏蛋,既是辛苦劳作前的犒赏,也是对平安和丰收的渴望!
3、立夏为什么要吃蛋,立夏适合吃什么?一种说法是,古人认为,鸡蛋溜圆,象征生活圆满,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平安。“立夏吃了蛋,热天不疰夏”,很多地方都有吃“立夏蛋”的习俗,是说立夏吃蛋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、身倦肢软、消瘦等苦夏症状。
立夏安神,蜂蜜中的葡萄糖、维生素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,缓解神经紧张,促进睡眠。睡前一杯蜂蜜水,可以提高睡眠质量
樱桃是立夏时节的当季水果。在水果家族中,一般铁的含量较低,樱桃却卓然不群,一枝独秀;维生素A含量比葡萄、苹果、橘子多4~5倍。立夏吃樱桃,讨一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。
立夏茶,在江西一带的地方有立夏饮茶的习俗,就是在立夏的这一天要喝茶,如果你不喝茶那你就不能轻松的过夏了,就会苦夏了。
夏天天气热,比较容易上火,多吃苦瓜能预防上火。苦瓜味苦、生则性寒、熟则性温,能够清暑泻火、解热除烦。
立夏也叫立蛋,鸭蛋营养丰富,鸭蛋中矿物质和铁钙等元素远胜鸡蛋,能预防贫血,促进骨骼发育。
4、小暑就是入伏了吗 小暑为什么要吃饺子小暑是夏季的节气,小暑就入伏了吗?《诗经》记载五月鸣蜩,指五月蝉纷纷破土上树,发出了夏天的第一声蝉鸣,因此五月就有鸣蜩的别称。
小暑与入伏的时间相近,但一般于入伏之前,标志三伏天即将开始。
三伏天一般用夏至三庚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,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
2020年的三伏天2020年07月16日~08月24日,共40天
2021年的三伏天2021年07月11日~08月19日,共40天
2022年的三伏天2022年07月16日~08月24日,共40天
2023年的三伏天2023年08月10日~08月19日,共40天
2024年的三伏天2024年07月15日~08月23日,共40天
2025年的三伏天2025年07月20日~08月18日,共30天
小暑为什么要吃饺子在北方地区,小暑有吃饺子的习俗。
小暑的时间和头伏很近,而伏天有头伏饺子,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,所以小暑的时候很多地方会吃饺子。
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,是因为伏日容易导致食欲不振,会使人比常日更加消瘦,即俗称的苦夏。而饺子属于开胃解馋的食物,所以北方地区在苦夏喜欢吃饺子,而且煮法也比较方便。
小暑有什么饮食习俗小暑在南方有食新的习俗,即将新打的米、麦等磨成粉,制成各种面饼、面条,邻居乡亲分享来吃,表达对丰收的祈愿。同时,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。
小暑节气的时候,通常都已经入伏了,或是即将入伏了。在我国山东的部分地区,在入伏时期有吃生黄瓜和煮鸡蛋以治苦夏的习俗,而且早晨吃鸡蛋,不吃别的食物。
小暑的时候,一些地方会吃面条,俗称伏面。这一习俗也是与伏天有关,是入伏时期的习俗。小暑吃面条,除了食新外,还有庆祝小麦丰收的寓意,不同地区吃的面条不同。